CIID鋒范|訪談
▼
“設計師”這三個字,
對范振欽來說,
從來都不只是一種稱謂,
更是一種責任,
它于夢想而言
亦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從事室內設計多年,
他也更加明白設計所承載著的意義,
這一路的堅持
不光是為了與世界相遇,
亦是與自己相遇。
……
- 論大道 · 得同道 -
CIID莆田分會第四期設計師交流會來到了典范裝飾范振欽老師的公司;
學會秘書處有幸對范振欽老師做了訪談,學識淵博、為人豪放、風趣的言語、加之字字珠璣的學術認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秘書處:您對于莆田目前存在的設計行業收費亂象,比如收費和不收費都存在,收費價位高低不齊等,您是怎樣看待的。
范振欽:收費和不收費問題是設計師對于業主的“縱任性”造成了這種“習慣性”的認知,設計師在做設計與生存之間的一個抉擇問題,所有的客戶我們都應該給于尊重,可并不是所有的單子都應該無條件的接受,我們有權利去收費,我們也有義務告訴業主收費的細節,設計師首先應該學會尊重自己,設計不是街邊買賣,施工免設計費用、半包設計費減半等這些現象是設計師本身對自己的不尊重的開始;完善自身的知識點,提高設計師自身的專業度,用一份好的設計作品去說話,設計師創新理念,設計改變生活,這才是設計師應該真正要去做的事情。
收費亂象這個問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沒有很好的一個機構去把控加之設計師本身對自己的認知不夠照成的,A設計師接了一個案子,B設計師眼紅,B設計師接了一個案子,哪怕獨立完成不了,也不會去尋求C與D之間的協調合作;設計師本身是一個比較特立獨行的群體,還是那個問題,設計師就應該好好的去做好之間的本職工作(設計)不要也設計也施工,這樣只會降低你的職業素養,提高自身的努力,完善自身的職業水平,用好的作品去說話,你的設計費自然會有一個提高而且是業界與業主之間認可的。
秘書處:您是懷著怎樣的心態去看待室內設計這份事業的?
范振欽:設計與我而言更像是一種摯友般的陪伴,我本身是學習藝術類出身,對設計有一種近乎執拗的執著,在我看來設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物質水平越來越豐富的時今,創造力、精神上的富足是大家更看重的,我想去做的是讓更多的人更好的去認知生活、享受生活。
秘書處:在您的設計生涯中,有沒有哪些人或事對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范振欽:1990年,那個時候接了一個歌舞廳的案子,跟幾個朋友一起做的,那個時候設計的概念遠沒有現下這么普及跟得到重視。設計費當然也是可想而知,合伙一起做案子的朋友接收了設計款項之后一夜豪賭付之一炬,這對于我而已是一個不小的影響;所以共事人跟合伙人又是兩種不一樣的概念了。
那個時候就覺得自己一定要在這個行業做出成績,不為其他,就為證明自己的能力。這么些年下來錢也賺了一些也全部花了出去,設計師就是一個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接受新新事物,理解新新事物,而不是賺到錢了,一味的閉門造車,一套理論萬家用,如果業主比你更明白現下的設計理念,你離淘汰就不遠了。
秘書處:您覺得,設計師應該怎樣去包裝自己呢?
范振欽:設計師不需要包裝,你的案子就是你最好的包裝,用你的作品去說話,一個好的案子從設計到落成就是設計師最好的宣傳。
秘書處:在設計領域中,您最欣賞的設計師是誰呢?為什么?
范振欽:我最欣賞的是我自己,每個人的機遇不同,那些設計大咖們也是在自身的不斷去完善,提高自身的水平,隨時準備著,一個好的案子就能夠讓你揚名,所以設計師不是小粉絲,不需要去追星,而是時刻準備讓自己成為明星。
秘書處:對當下莆田的設計行業,您有哪些期望?
范振欽:莆田有很多很好的設計師,近兩年也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回歸到莆田。所以,設計師之間應該要有一個好的平臺去架構,設計師之間應該要有一個團隊的認知,為什么一些外省的設計師就可以做到一些大單子而莆田的設計師不行?莆田的設計師不是專業能力不行,而是對團體的認知不夠,任何時候,團隊的力量永遠大過一個人,你們(設計周)做的就很好,去構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整合設計師資源,要知道,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有團隊在,什么案子不敢接手?所以,團隊很重要。
再者就是前面說過的,希望設計師們能夠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上。完善自身才能做出更好的設計。
(責任編輯:莆田家居網小編)